吃出毛病不划算
“医生,我又吐又拉,肚子也痛得不行!”上周,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,一名捂着肚子的中年男子一脸痛苦地向医生“求救”。经诊断,他患上了急性肠胃炎。原来,这名男子特别喜欢吃腊肉。还没到腊月,他就让妻子腌制了大量的腊鱼腊肉。春节期间,他更是一直吃个不停。元宵节前,气温骤升,家里有些腊肉因存放不当,生了霉斑,但他舍不得丢,觉得“经过高温就杀菌了”,依然照吃不误。没想到,吃出了毛病。在得知病因后,他后悔不已。
据该院急诊科主任唐汉生介绍,每年春节后,都有不少市民因为饮食不当而进了医院急诊科。在这些病人中,大多是急性胃肠道疾病。急性肠胃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,主要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发热等。虽然该病多发于夏秋季,但节后市民食用大量过节期间吃剩下的肉丸子、腌鱼腌肉等,同样容易诱发急性肠胃炎。有少数病人可因频繁吐泻,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、酸中毒,病情十分凶险。
在中国,为了春节期间有丰盛的食品可共享用,在腊月间,人们都有大量制作腌肉、咸鱼、香肠、熏肉等食品的传统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在置办年货时,也会买一些干货水产品来调节口味。但在春节聚餐过后,不少市民家中还有很多尚未吃完的干货以及腊鱼腊肉。随着春季的到来,气温逐渐升高,如何安全储存这些剩余的年货,以及如何食用才更健康,让不少市民为之困扰。
腊味最怕潮
随着春季的到来,气温升高,空气湿度也会增大。干货水产品很容易因受潮而产生霉变。武汉市中百仓储总部精肉区买手胡刚建议市民,如果条件允许,应把这些水产品放在干燥、通风、阴凉处。如果家中条件受限,建议用食品袋或者保鲜袋将这些食品封好,放进冰箱的冷冻室。在水产品中,风干虾最易变质,一旦受潮,虾类中的氨基酸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氨水,产生刺鼻的味道,此时就万万食用不得了。所以,如果是三天之内可以吃完的水产品,可以放在冰箱冷藏室。但如果超出三天,最好将食品放在冰箱的冷冻室储藏。
腊鱼腊肉与水产品一样,放在通风阴凉处也是首选。但如果需要用冰箱,存储方式就大不一样了。因为腊鱼腊肉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水分,如果遇到低温很容易结冰,产生亚硝基化合物。对于这一物质,虽然医学上并没有确认它是引发癌症的“凶手”,但它毫无疑问是“重度嫌疑犯”。所以,在储存腊鱼腊肉时,最好用清洁纸(厨房用纸)将腊鱼腊肉包裹起来,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。这样一方面,让食物保持透气,另一方面冰箱的水分也不容易“入侵”到食物中。千万不要用塑料膜包裹,这样极容易让腊鱼腊肉因潮气而发霉。
胡刚提醒市民,如果食物上出现白色的霉斑,或者肉类物质上出现黏液,有刺鼻的味道,都是食物腐坏的表现,市民千万不要认为高温加热后就能放心了,有些细菌仅仅通过高温是无法杀死的。市民可以通过观察肉类食品的表面进行判断,如果腊鱼腊肉的表面光洁、弹性好,切面又光滑平整,就可以安心食用,反之则要警惕了。
如何吃得更健康
适可而止
腊味食品不仅风味独特,而且保存时间相对较长,所以,成了许多家庭春节期间准备的主要肉类食品。在春节后,很多家庭也一直吃着这些腊味食品。但这些肉都是由鲜肉制成,为了使其存放时间长一些,在加工和腌制这些食物的过程中,要加入一定量的亚硝酸钠作为防腐剂。而这一物质无论是在体内,还是体外都能与肉类中的胺结合,形成二甲基亚硝胺,这是一种很强的致癌性物质。
虽然目前医学界对引发癌症的具体原因尚无明确定论,但可以肯定的是,饮食的不规则、不健康,是引发癌症的重要诱因之一。一个人吃了致癌物,是否真的会发生癌症,这是个概率问题。如果说吃了含致癌物的食物就一定会得癌,显然是谬论。每个人体质的差别、现有的健康状况和抵抗力各不相同,是否一定致病,结果大不一样。但腌、熏食品中含一定量的致癌物是可以肯定的。所以,腌鱼熏肉作为特别的风味食品,偶尔吃一点并无大碍,但不能嗜吃。各种食物都适当摄入一些,均衡饮食结构,身体才能更健康。
多样配菜
如何吃腌制食品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致癌物的侵害呢?胡刚表示,腌制品含有充足的盐分,因为磷和钙两种物质是人体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如果长期、大量地吃腌制品,可能打破体内磷和钙的失衡,会让骨头变脆。所以,在吃腌制品时,应该吃些含钙高的食品,如牛奶来平衡体内钙与磷。此外,维生素C作为一种水溶性抗氧化剂,能中和亚硝基化合物。多喝绿茶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,都能中和亚硝基化合物,减轻其对人体的侵害。
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唐汉生提醒广大市民,在食物食用前一定要注意食物是否在保质期内,在保证在保质期内的前提下,加热要充分。如果是自家腌制的产品,如果出现变质迹象,一定要避免食用。同时,避免大量摄入腌、熏制食品。一旦出现急性肠胃炎症状,要尽快就医。要多休息,注意保暖;酌情多饮开水、淡盐水;忌食牛肉等易产气食物,忌食高脂肪的油煎、炸及熏、腊的鱼肉,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、水果,刺激性强的饮料、食物和调味品等。
|